李胜良在济宁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作法院工作报告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23年01月07日 | ||
1月6日,在济宁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胜良向大会作《济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2022年,在市委坚强领导、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和上级法院正确指导下,全市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部署“重点工作突破年”,实施“六大提升工程”,忠实履行法律职责,各项工作实现新的发展进步。全市法院受理案件127220件,办结120848件,结案率为94.99%,位居全省前列。其中,中院受理案件14041件,办结12899件。 一、坚持党建引领、政治铸魂,始终确保正确司法方向 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不动摇,以党建带队建促审判,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强化党的理论武装,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两级法院开展学习研讨187次,组织政治轮训92场,教育引导干警始终忠于核心、拥戴核心、捍卫核心。坚持党的绝对领导,贯彻《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两级法院向党委请示报告重大事项、重点工作198次。1775名干警奔赴抗疫一线,扛起疫情防控责任。维护司法领域意识形态安全,发表新闻稿件6430篇,中院新媒体账号获评全国法院“十佳天平号”。提升党的建设水平,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支部建在庭上、党小组建在审判团队上,开展党员亮身份、做贡献活动,中院1名法官被市委表彰为干事创业先锋党员,高新区法院“党建+诉源治理”、兖州法院“党建+审务融合”荣获全省法院党建创新案例。 二、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力保障高质量发展。服务保障营商环境,深化对标创建,加强产权保护,审结一审商事案件33589件,标的额249.8亿元,维护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服务保障创新发展,助力企业攀登,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精准服务“六稳”“六保”,加强涉外商事审判,加大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力度,审结知识产权案件1190件。服务保障生态文明,成立环境资源审判专门机构,审结各类环境资源案件1327件,与黄河河务部门建立常态化信息共享联络机制,建立大运河流域、南四湖生态保护区司法保护和修复基地,推进公益诉讼,微山法院被授予全国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先进集体。服务保障法治建设,深化跨行政区域管辖试点改革,异地管辖比例达到49.6%,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探索诉前调解与审前和解融合新模式,调解、和解率达到51.89%。 三、坚持打击犯罪、维护稳定,倾力建设高水平平安济宁 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守牢平安稳定底线,坚决维护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严厉打击违法犯罪,依法严惩涉邪教、出售出入境证件犯罪,维护国家安全。坚持严打方针,加强社会管理,部署反电诈专项行动,加大反腐力度,依法审结职务犯罪,曲阜法院被授予平安山东建设先进集体。 纵深推进扫黑除恶,贯彻实施《反有组织犯罪法》,坚持“一案一专班”,强化“打财断血”,依法启动特别程序,审结全省首例没收黑社会性质组织逃匿人员违法所得案,工作经验被省法院在全省推广。专项治理养老诈骗,积极引导被告人退赃退赔,追赃挽损率达99.3%,守护群众养老钱。强化人权司法保障,严格规范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工作,坚决遏制家庭暴力,强化犯罪记录封存和跟踪帮教,1项成果荣获全国法院少年审判调研一等奖。 四、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满足群众高品质司法需求 开展“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活动,化解“急难愁盼”问题,提升群众司法获得感,兖州法院被最高法院命名为“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打造多元服务平台,持续完善线上诉讼服务,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推动一审民商事收案降幅全省第1,5个法院诉讼服务质效得分并列全国第1。强化民生司法保障,深化家事审判改革,推行心理辅导、家事回访机制,发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大典型案例,16项成果在省法院民法典“五个一百”活动中获奖,中院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及时兑现胜诉权益,部署“暖心冬日”执行会战,组织专项执行清理,健全网络拍卖机制,加大“老赖”打击力度,创新企业信用修复机制,执行“3+1”核心指标位居全省前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发挥人民法庭前沿阵地作用,推进“一庭一品牌”改革,设立金融、旅游等专业特色法庭28个,2个案例入选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典型案例。 五、坚持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努力打造高效能审判体系 实行深化改革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不断提升司法质量、司法效率和司法公信力。扛起审级职能定位改革试点政治任务,强化对下业务指导、统一法律适用,推进矛盾纠纷实质化解。构建审判权力科学运行制约监督体系,案件全流程闭环监管,深化“分调裁审”机制改革,推动办案用时缩短4.1天。制定小额诉讼程序操作指引,便捷高效、终局解纷的制度优势得到充分释放。健全判后答疑机制,推进案结事了、事心双解。科技赋能推动实现更高水平数字正义。推进智慧法院4.0版迭代升级,建成互联网法庭148个,网上开庭26990场,在线调解28939次,线上委托鉴定率达到100%,极大降低当事人诉讼成本。智慧庭审案例获评全省政法系统创新实践案例,中院和任城、汶上法院荣获全省智慧法院建设先进集体。 六、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院,着力建设高素质法院队伍 自觉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能力提升作为关键,把自我革命贯彻到底,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法院队伍。坚定不移筑牢政治忠诚。扎实开展“两个确立”主题教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狠抓政治体检,自觉接受提级巡察,认真落实省法院司法巡查问题整改。有35个集体、52名个人受到省级以上表彰,任城、邹城、鱼台、汶上法院被授予全国节约型机关,兖州法院被评为“全国优秀法院”,汶上法院林娜法官被授予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国优秀法官”。坚持不懈提升司法本领,开展岗位大练兵,开设“法官大讲堂”“法官沙龙”,提升队伍能力素养,全市法院员额法官人均办案达221.74件,中院人均办案数居各中院第3位。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健全人才培养机制,评选审判业务专家13名,4名法官被最高法院、省法院授予优秀法官、办案标兵。大兴调研之风,35篇调研成果、典型案例和裁判文书在全国、全省法院评选中获奖,中院被授予全省法院调研组织工作先进集体。持之以恒推进司法清明,组织“司法为民换位思考”大讨论,持续改进司法作风。召开警示教育会、廉政谈话会,举办系列大讲堂,发放《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提示卡》,叫响“儒韵清风 清廉法院”品牌。 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不动摇,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主动争取政府、政协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是法院工作发展进步的基础和保证。全市法院牢固树立人大监督意识,专题向市人大常委会汇报了巩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情况。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党外人士意见建议。制定《加强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院领导“一对一”联系代表委员制度,办理议案、提案和意见39件,邀请代表委员视察工作、旁听庭审、见证执行等886人次。邀请两级检察长列席审委会50次,审结抗诉案件40件,共同维护司法公正。深化司法民主建设,一审案件陪审率72.13%。广泛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监督,开展“向人民报告”活动,组织法院开放日、新闻发布会45场,回应社会关切。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市法院将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学习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在全市法院部署“司法能力提升年”,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奋力推动全市法院在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努力为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提供更加有力司法保障。一是实施党建引领“五大行动”,在筑牢政治忠诚上走在前。二是构建护航发展“五大体系”,在服务中心工作上走在前。三是打造民生司法“五大品牌”,在便民利民为民上走在前。四是推行司法改革“五大创新”,在提升办案质效上走在前。五是推进从严治警“五大工程”,在过硬队伍建设上走在前。 |
||
|
||
【关闭】 | ||
|
||
济宁市中级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济宁市高新区吴泰闸路7号 邮编:27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