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随笔

“法院+金融”双向赋能,“调解+确认”同步增效

来源:   发布时间: 2023年10月07日

  惠民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在“调”上做加法、在“诉”上做减法,推动金融纠纷高效化解,保障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2023年至今,惠民法院受理信用卡纠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等金融案件64件,调解成功25件,调解成功率39.06%,同比增长6个百分点。

  调解前置“零距离” 全力解纷暖民心

  惠民法院积极拓宽金融纠纷化解渠道,与滨州市金融消费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签订合作协议,创新“委托调解+司法确认”的工作机制。

  “本以为会打几个月的官司,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当事人张某高兴地说。几年前张某在上海某银行申请信用卡并消费使用。2020年受疫情影响,张某返回家乡惠民县,因未找到合适工作收入减少导致信用卡逾期。在张某多次逾期后,银行将其诉至法院。

  法官在了解基本案情后认为该案符合委托调解工作机制适用条件,在双方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将该案委托给金调委进行调解。考虑到原告一方在上海,距离较远,调解员决定利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行线上调解。经过调解员耐心沟通、积极协调,最终双方达成和解。从立案到出具司法确认书仅用时1.25天,极大减轻当事人诉累。

  情法相融止纷争 银企合作谋共赢

  “委托调解+司法确认”模式坚持调解优先,不断提高调解效率、提升效能,为营造互利共赢的金融消费环境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2019年7月份惠民某物流公司为扩大经营向惠民某银行贷款400万元,贷款期至2022年7月。期间因疫情影响,物流停滞,物流公司经营不善,产生多次逾期记录,双方多次协商未能达成一致,银行将其诉至法院。

  案件进入调解程序后,调解员在详细了解案件情况后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还钱才是最终目的,希望双方互谅互让。现在物流已经恢复,企业开始盈利,还款也只是时间问题。”调解员耐心为双方当事人分析利弊、释法说理,促成双方和解,并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该起两难案件最终实现双赢结局,达到了为中小企业纾困护航的目的。

  建立调解新机制  服务金融稳发展

  惠民法院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延伸司法服务,推动金融纠纷诉源治理工作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深度融合。建立健全“1+1+N”调解模式,一类案件、一名专职法官对接多个调解员,极大地提高调解效率,保障消费者与金融从业者的合法权益。实行“定期沟通”制度,安排专人对接,每月定期组织座谈,针对金融纠纷的化解难点、成功经验进行深入探讨,提高调解员解纷能力。积极推行“类案同调”,总结调解典型案例,为当事人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提升案件调解效果,做到案结事了。探索建立金融纠纷法律风险防范报告发布机制,针对批量案件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及风险点,向辖区金融机构定期发布并提出诉讼指导意见,促进其从源头对金融风险进行防控,切实提高防范金融风险能力。

关闭

版权所有:滨州市惠民县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环城南路39号 电话0543-5327030 邮编:251700